4年前 (2017-07-18)  蟑螂 |   抢沙发  1321 
文章评分 0 次,平均分 0.0

卵鞘形态

4种蜚蠊均属卵生,卵鞘呈长方形,分为两片,受精卵整齐排列在鞘内,并以鞘肋相隔,卵发育成熟后,卵鞘从龙骨处裂开,孵出若虫。

德国小蠊与三种大蠊的卵鞘比较

德国小蠊卵鞘挟持在腹部末端,随着若虫孵出,空卵鞘才脱落。卵鞘棕黄色,鞘壁薄,表面有些小的突起,亦可见突出的鞘肋。

3种大蠊卵鞘形成后,产下粘附在外界隐蔽处,待卵发育成熟后,若虫从裂开的龙骨处孵出。卵鞘为棕褐色或黑褐色,鞘壁厚,表面粗糙,鞘肋不明显,在龙骨下有一排圆形突起,突起个数依种而异,美洲大镰约有8—9个,而褐斑大蠊和澳洲大镰均超过10个。卵鞘龙骨外缘呈棕黄色半透明的齿状,侧面观齿的两斜面长为1:2,正面观为竹节状。用光镜透射见到每龙骨齿凹处内向下有一间隔线,似小梁。美洲大蛛与褐斑大骤卵鞘的间隔线均与鞘肋呈30°—45°角的平行直线,而澳洲大镰卵鞘间隔线为明显的间隔弧线。卵鞘两端部,先产出端稍突出,但与卵鞘表面形态结构相似,而卵鞘后产出端似3片鞘壁聚合而成,有明显的界限,这即是卵鞘壁最后形成的封口。

卵鞘测量值:

德国小蠊龙骨齿数最多(40.55个),而齿距小,与另3种大蠊相比有明显差异:美洲大蠊、褐斑大蠊和澳洲大蠊卵鞘龙骨齿数分别为15.95、21.55和23.40个,而齿距随含数增多而变短。从4种卵鞘看,两个龙骨齿长度相当于两条鞘肋之间的距离,而鞘肋还是卵鞘中卵的何隔,因卵鞘分为两片,故龙骨齿数应与鞘内卵数接近。

卵鞘的发育:

德国小蠊卵鞘发育时间最短,孵出的若虫数最多,与另3种大蠊的差异显著;而另3种大蠊之间变化不大。

德国小蠊与三种大蠊的卵鞘比较

卵鞘的鉴别:

德国小蠊与另3种大蠊卵鞘有明显区别。
德国小蠊与三种大蠊的卵鞘比较

3种大蠊卵鞘则无明显区别,但可从龙骨齿数和间隔线来鉴别。
德国小蠊与三种大蠊的卵鞘比较

  
 

除特别注明外,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害虫防治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s://www.zxpco.com/shibie/sb_jiaju/jiaju_2/1099.html

关于
一个曾经的PCO从业者

发表评论

表情 格式

暂无评论

登录

忘记密码 ?

切换登录

注册

扫一扫二维码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