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年前 (2017-07-21)  蟑螂 |   抢沙发  785 
文章评分 1 次,平均分 5.0

本站已经介绍了黑胸大蠊的形态特征,本问主要讲述黑胸大蠊的其他生物学特性。

(一)栖息与越冬 黑胸大蠊昼伏夜出,杂食,喜吃面包、肉类、残菜剩饭和水果等,常栖息于温暖阴暗略带潮湿的隐敝处。以武汉为例,每年3月底或4月上旬至11月下旬,为其活动期,5—10月为活动盛期。每到黄昏,便出没于厨房、菜桌、砧板、寝室、浴室、水池边以及厕所等处窃食或求偶。室温低于14℃时,活动减少。降到4℃左右时,行动缓慢,甚至呈半麻痹状态。当室温上升到14℃以上时,随粉温度的升高而活动相应加强,特别在7一8月份的高温夜晚(350一38℃)。活动甚为活跃,有的还出现短距离的飞动。11月底至翌年3月或4月初,在室内较暖处隐藏越冬。越冬虫态同成虫、若虫和卵鞘,而以若虫数量居多,卵鞘居次。若虫有群栖性,越冬时多集聚一起蛰伏。卵鞘多粘附于碗柜、抽屉、书桌、箱子、墙壁等角落处。

(二)生殖与行为   经饲养观察,越冬成虫和高龄若虫是当年繁殖后代的母体。

头年未产或仅产了少数卵鞘而越冬的成虫,翌年4一5月份开始产卵。越冬高龄若虫,5—7月份先后羽化为成虫,6月份为羽化盛期。羽化时,先从前胸到后胸的背中央纵裂一隙,然后伸出头部,逐渐蜕出全身。刚羽化的虫体乳白色,很快变成淡黄褐色、淡褐色、淡赤褐色,15小时后,则与成虫颇色相近似。羽化后11一17天开始交配。交配前则以触角抚探、翘尾,拍翅、追逐、舔吸触角以及平静对视,然后雄虫飞起来挤进雌虫体下等一系列行为。当阴茎插入阴道后,则持续2.5—3.0小时的接尾。交配后3—10天开始产卵,产卵间期,6—9月份一般最短6天、最长12天、平均8.9天。9月以后的气温逐渐下降,间期延长。整个产卵期,一般最短96天,最长237天、平均138.3天,每只雌虫平均产鞘14.4枚。

5—6月羽化的雌虫,当年可产卵梢10—18枚。卵的历期,4月中旬至5月份产的卵。53—66天,平均57.9天解化,6—8月份产的卵,36—59天,平均48.1天孵化,9月以后产的卵当年不孵化,为越冬卵。一枚卵鞘的产出需4—5小时。卵鞘产出后继续夹在雌虫尾端携带4—16小时甚至2—3天才在适当场所放下,并用唾液和口腔分泌物润湿卵鞘,使之粘附于基物上,再搬移些杂质或咬碎一些纸、衣、布纤维等粘覆其上作掩护,其后还不时地去守护。

(三)生长与寿命   黑胸大蠊生长缓慢,若虫期303—366天,平均336天。成虫寿命117—391天,平均238.7天(雌)。初孵出的若虫发育到成熟老死,整个生命周期420一757天,平均574.7天。

(四)对饥渴寒冷的耐受性   经试验,在5—8月室温(平均28℃左右)下,不给水、食,雌虫15—31天死亡,雄成虫16—30天死亡,五龄以上若虫36—80天死亡。在11月至4月初的室温(平均9.9℃)下,雌成虫26—156天死亡。

将美洲大蠊、黑胸大蠊同时置于3℃—l℃低沮条件下处理24小时,其结果:美洲大蠊成虫死亡86.6%,若虫死52%;黑胸大成虫死亡26.6%,若虫死亡4%。黑脚大蛛有较强的耐饥渴性和抗寒性,这对其转移迁徙适应新环境非常有利。

(五)世代重叠   黑胸大蠊因能多次产卵和若虫期长,一年四季均有成虫、卵精、若虫同时存在,其年生活史形成世代重叠现象。这种现象有利于该虫的种族绵延和对环境的适应。因此,人们用药毒它时,往往只能杀死某些部分。

  
 

除特别注明外,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害虫防治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s://www.zxpco.com/shibie/sb_jiaju/jiaju_2/1115.html

关于
一个曾经的PCO从业者

发表评论

表情 格式

暂无评论

登录

忘记密码 ?

切换登录

注册

扫一扫二维码分享